傳統行業絲網印刷面對現今的數字印刷是不是就該壽終正寢了?
關鍵詞: 絲網印刷和數字印刷
兩千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使用馬鬃和模板進行的絲網印刷。如今,文明的繁衍與磨礪
讓絲網印刷技術亦得到了不斷的提升與完善,憑借著設備簡單、操作方便、成本低廉及應用范圍廣等優勢大放異彩。
然而,隨著人們對印刷品要求提高,印刷中大量出現的專色、過渡色,以及客戶對于印刷圖案的高精度要求,令傳統的絲網印刷工藝
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。同時,時間長、污染大的弊病,更是讓其飽受非議。
傳統絲印“遭遇尷尬”
面對日新月異的印刷市場,各種印刷方式都盡所長以穩固其自身的位置。與其他印刷工藝相比較,傳統絲網印刷關于“粗”、“單”、
“慢”、“臟”的弊病加上行業入門的低門檻似乎令這些問題越發凸顯。
“粗”。絲網印刷一般情況下,印刷精度只能達到80~100線,但目前膠印和柔印均已可達到250線以上。
“單”。絲網印刷由于專色多由人工配色完成,故基本無法解決批次之間的色差。此外,過渡色的問題亦是絲網印刷難以攻克的難題之一。
“慢”。絲網印刷一般使用半自動絲網印刷機實行單人單機操作,工作效率低,而且每一套色印完后要留一定的固化時間,印刷速度較慢。
現今在以數字化的時代發展進程中,印刷業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。彩色打印技術已經進入到工業化生產,解決了絲網印刷所遭
遇的各種尷尬。
把數字印刷技術引入絲網印刷,專用的數字印刷噴墨噴頭以取代絲網版,因此“粗”的問題便得到了解決。
采用數字印刷產品過渡色的問題可迎刃而解,專色的問題,可采用電腦調色、配色技術進行解決。故而“單”的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。
針對“慢”這個癥結,鑒于數字印刷過程中,整個印刷圖像是在數字印刷機上一次合成的,印刷速度只與數字印刷機設定的打印模式有關。
數字印刷使用的油墨采用了UV固化技術,在印刷后可及時進行固化,只要對印刷區域進行局部強制通風就可以解決“臟”的問題了。
數字印刷對于傳統絲網印刷四大弊病的“對癥下藥”,確可為其“接棒”提供理論上的依據,但在實際操作中亦有幾點需要斟酌。
1.設備投資問題
一臺印刷寬度在1米左右、印刷速度為20~30平方米/小時的數字印刷機目前的價80萬~100萬元。
2.耗材成本問題
目前,數字印刷的耗材成本大約為8元/平方米,而傳統絲網印刷的耗材成本為3-5元/平方米。
3.日常維護問題
這是數字印刷機普遍的問題:如果打印訂單不是連續性的,停止工作幾天打印的噴頭就需要很長時間的清洗步驟。
3.軟件升級問題
在日新月異的數字技術發展趨勢中,設備折舊項目中的技術折舊遠遠高于傳統的設備折舊,也就是說,數字印刷設備往往不是用壞的,
而是由于技術落后需要不停的更換。因此,數字印刷設備的投入往往在幾個月后面臨過時的風險。
4.承印物廣泛化問題
目前數字印刷在各種特殊硬質材料上的表面印刷存在油墨牢度問題、無法在弧形或凹凸表面打印等等。這是傳統絲網印刷的強項。
在對時效性、高質性、環保性要求越發提升的當下,傳統絲網印刷或許因其本身固有的劣勢而前行困難。但作為在絲網印刷行業堅持
中的我們還需在技術上更精益求精,總還是有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需要絲網印刷,因此當我們在討論用數字印刷替代傳統絲網印刷的同時,
亦可采用將新的技術與思路貫通傳統絲網印刷之中的方法,以期待其綻放新的魅力。